流传千年的中国福文化,韵味深厚


新年“福”字,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愉悦,温暖之感油然而生。新年写福贴福,是民俗,是文化,更是文明过年的一种新境界、新风尚。

 

每逢农历新年临近,相信大多数人都跟小编一样,心中每天都发生着细微的波动,尤其是那些客居他乡创业、求学、履职的游子。北宋诗人王安石《元日》有曰: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既写出了新年的喜庆与美好,又表达了除旧布新、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。

 

最早的“福”字出现在中华民族“最早的文字”——甲骨文,而“福”在甲骨文中是会意字,意为“双手捧酒而浇于祭台之上”,所谓“福,佑也。”在已知的甲骨文字中,“福”字有很多种写法,寄托了人们渴望得到田地,满足温饱的朴素愿望。甲骨文浑厚粗重,古朴多姿。

 

作为汉字发展之滥觞,其书法的内蕴之美,包涵着浓厚的宗教观念和情感因素,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演革历史。千百年来,人们写福贴福,都是在表达中国人孜孜以求、时时向往的美好境界。

 

其中,最为人们津津乐道、被誉为“天下第一福”由康熙皇帝御笔而题。其采用行草书的福字,线条凝练,疏密得当,苍劲多姿,收放尽在掌握之中。小小的一个福字,既表达了康熙为祖母祈福的绵绵深情,又写出一代帝王君临天下、励精图治的强大决心。

 

各式福字,风格迥异,却能各臻佳境。有注重线条的书写,有注重墨色的渲染,有注重块面的重塑,有注重趣味的营造,或雄强,或俏皮,或端庄,或秀美,业已成为人们为祝福新年好运、团圆吉祥、国泰民安的美好注脚。

    相关文章